作者介绍

史蒂芬·柯维博士,被称为“美国思想巨匠”,“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二十五位人物”。创办了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机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时代周刊》评选他为“人类潜能的导师”。

史蒂芬·柯维被问到为何这么成功,回答解释道可能因为自己就是七个高效能习惯最忠实的践行者。

什么是效能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之所以能够帮我们全面提高自己,是因为这本书创造了一个衡量人生的单位,效能。什么是效能?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各项能力定义为产能,把我们各类资产,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比如银行存款、家人之间的亲情等等都定义为产出,产出和产能的比就是效能,有了效能这个概念,我们的人生任务就可以化繁为简,我们能从千头万绪当中抽身出来,聚焦到如何提升自己效能、成为高效能人士这一点上。

效能 = 产出/产能。

七个习惯

  • 习惯一:积极主动
  • 习惯二:以终为始
  • 习惯三:要事第一
  • 习惯四:双赢思维
  • 习惯五:知彼解己
  • 习惯六:统合综效
  • 习惯七:不断更新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不是由单一的举动促成的,而是由习惯决定。反过来讲,选择培养什么样的习惯,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过什么样的生活。

人格成长的三个阶段

史蒂芬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在于人格的进步,通常来讲,我们需要经历三个时期,才能让自己的人格走上成熟,这三个时期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互相依赖期,史蒂芬写这本书提出的七个习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不同时期来促进我们人格的完善。

依赖期

习惯依靠别人来实现愿望,潜台词往往是“对方要照顾我,对方要为我负责”。

独立期

可以单枪匹马地闯天下,以自己为中心,在生活上能够自食其力,在智力上可以自我管理。

互相依赖期

在情感上互相依赖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到彼此的价值,在知识上相互依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

人格成长中运用七个习惯

如何从依赖期到独立期

第一步:改变心态,培养第一个高效能习惯——积极主动

大多数人一开始都处于依赖期,依赖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潜台词:“对方要照顾我、对方要对我负责”。而独立期的人则可以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生活上能够自食其力,在智力上可以自我管理。要从依赖期进升到独立期,第一步改变我们的心态,培养第一个高效能习惯,积极主动。什么样的想法才算是积极、什么算主动,对于这个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但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的本质区别只有一点,那就是“是否认为自己有选择“,在作者看来那些消极被动人总是在隐藏着推卸责任的意图,殊不知他们推卸责任的同时,也是放弃选择的权利,只有觉得自己有做选择的余地,才能有积极主动的空间。

有位男士向史蒂芬·柯维抱怨自己不幸的婚姻,史蒂芬·柯维说解决办法就是爱自己的太太,男士说已经没有那种感觉、没有感情,怎么爱?史蒂芬回答道:爱其实是一个动词,你可以选择抱怨,但其实也可以主动去选择爱对方、肯定对方和欣赏对方,正如罗斯福夫人所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人能伤害到你。

就好比有人大学毕业之后在父母的要求之下,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整天郁郁寡欢,其实这件事情你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反抗,也可以选择让父母高兴去顺从,但要记住,最终不管你选择哪一个都是自己的选择,而不要认为是被逼无奈。永远觉得自己有选择哪条路的主动权,这种心态就是积极主动。

不过有人可能要问了,调整了心态之后,我们积极主动的空间又在哪里呢?作者用“影响圈”和“关注圈”的模型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可以想象有一个大圆圈,这个大圆圈就是关注圈,除了我们不感兴趣、不关心的事情之外,整个世界的其它事情都在我们的关注圈里面,关注圈里面有一个小圆圈叫做影响圈,这部分是我们行为能够影响的范围,消极者喜欢关注影响圈之外的事情,习惯关注那些无法改变的部分;而积极主动的人只专心在影响圈里面耕耘,长此以往,影响圈也逐渐扩大范围,搞清了应该持有什么心态,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行动了。

第二步:树立目标感,培养第二个高效能习惯——以终为始

作者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比如想要建造一座大厦,总是在脑中构思之后,再下笔绘制蓝图。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每个人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的程度等等外界因素构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前半生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漫长的一生,则取决于你是就此随波逐流,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蓝图,如果你选择重新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那你肯定希望最后能够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在此之前,你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铺垫,这种思考方式,这种二次蓝图的设计原则,就是第二个高效能习惯,以终为始。我们做每一件时间都要明确终点,才能奔向终点,建立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就像建造了一座可眺望的灯塔,能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情,都放到正确的航向上。

第三步:建立行动法则,培养第三个高效能习惯——要事第一

不过虽然灯塔有了,如果要加速航行,还要培养第三个高效能习惯,要事第一。在人生的木桶里面,我们要装入黄沙、大石块和小石子,如果先装入黄沙和小石子,大石块肯定很难装下,要事第一就是让我们调整放置的顺序,把大石块放在前面,这样才能将黄沙和小石子都填入木桶中。

如何筛选出我们人生的要事,可以参考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把我们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要素进行划分,两项交叉之后可以简单分为如下四类:

  • 第一类,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 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 第三类,紧急但不重要
  • 第四类,不重要且不紧急

第一项问题通常是有限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通常认为是危机和问题,这类问题范围可能会越来越来大,像冲浪一样接连不断。有些人每天都在处理这些问题,弄的自己身心俱疲,因此喜欢去做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来逃避现实,希望能够放松一下。还有一些人把大把时间放在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上,自认为是在处理重要且紧急,但对别人很重要,对自己却未必重要。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总是能避免让自己陷入第三类、第四类的事情里,不管是否紧急,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会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比如强化人际关系、思考自我原则、规划长期目标等等来未雨绸缪,来减少第一类事情的数量,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里浪费时间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防御型的,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结

培养积极主动的心态,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尝试为自己创造选择,接着是用以终为始的理念,对自己的人生剧本进行二次创造,先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再用要事第一的行动原则加速到达。独立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依赖性的人格成长为独立性人格,必须要先人一步改变心态,然后用心态去影响观念,观念再去改变行动,如此反复循环,我们才能突破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式。

不过个人领域的成功并不代表真正的成功,我们还要从独立期进升到互相依赖期,和一群人携手走的更远,获得公共领域的圆满。在情感上彼此相互依赖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到彼此的价值;在知识上彼此依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

如何从独立期到互相依赖期

在人际交往的范畴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情感账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认知信任之上,我们做的每一件和对方有关的事情,都是在扩大和缩小这种认知和信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面存取金钱一样,情感的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我们的情感账户都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里面,可以枯竭、也可以投资;说白了,我们从独立期走上互相依赖期,本质上就是不断扩充情感账户资产的过程。

扩充方式一:培养第四个高效能习惯,双赢思维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第一种一输一赢,总有一方受伤,情感账户不会增加;第二种是双输,不持己见,两败俱伤,这样情感账户也会跟着破产;第三种双赢模式,不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寻求双边利益,即顾及他人权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能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达成让彼此都满意的结果。但很多时候不一定这么顺利,双方都能达成共识,作者说其实“好聚好散”也是一种双赢,这样既没有浪费多余的时间,也能让彼此感到轻松,像我们俗语所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放弃这次合作也是一种理智的避免让彼此各自受损的好做法,本次累计的情感账户额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当中产生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双赢思维,这个习惯是我们人际交往的基础,就好比银行基础中的本金。

扩充方式二:培养第五个高效能习惯,知彼解己

除了本金,我们还要定期往情感账户中储蓄,才能保持一个很好的资金状况,储蓄的方式就是我们要说的知彼解己,简单的说就是要我们先去了解对方,然后再去让对方了解自己。

书中写到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个病人眼睛不太舒服去看病,眼科医生刚刚听了几句,就把自己的眼镜送给病人,说到:这幅眼镜我戴了十年很管用,现在送给你,我还有一副。病人戴上之后看东西都扭曲了以至于什么都看不到了,医生听到则恼羞成怒的说:不可能,我对你多好,真是好心没好报。这个笑话说的就是知彼的重要性,如果是你的话还会去看这个医生吗,我想一定不会,一个不诊断就开药方的医生怎么能让人信任呢,仔细想想我们自己和人沟通的时候有没有过不问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言把自己的眼镜给对方的时候。

再比如一位父亲听到儿子抱怨上学没意思,立马回答说我当年也是你这种想法,现在觉得学习知识还是挺有用的,儿子听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说:哎,算了,多说也没什么用。知彼是要求我们能把自己带到倾诉者的角色当中,感同身受的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目的。一个知彼型的回应往往有两个要点:第一是重述对方说过的事实,第二陈述对方现在的感受。比如刚才那位父亲听到儿子在叹气,意识到自己犯了好为人师的毛病,转而说:你听起来有点沮丧啊,你说上学没有意思,儿子回答说: 是啊,我们做了阅读能力测试,我只有小学六年级的水平,可我现在已经高二了;父亲这时终于明白为什么儿子一直闷闷不乐了,对儿子说: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想想解决办法。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喜欢匆匆忙忙的下结论,用自己觉得善意的建议,让对方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做诊断,深入了解一下问题的正解所在,看似我们在和对方认真谈话,但这些并不属于有效沟通,只会让我们的情感账户不断缩水。

说到知彼之后又该如何解己,真正意义上的解己是了解自己以什么中心去生活,想清楚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以不同中心去生活的人,人生选择也会截然不同。打个比方,假如有位丈夫准备晚上去看电影,但老板突然叫他加班,如果是以家庭或配偶为中心的人,当然是优先考虑另一半的感受,为了不让对方失望,他还可能委婉拒绝老板;以金钱为中心的人,更看中加班的补助甚至认为对方应该理所当然的谅解,毕竟经济利益高于一切;要是以工作为中心的人,那加班这件事情正中他的下怀,加班这件事情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经验,还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你看面对同一件事,以不同的要素为中心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做法。解己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梳理一套自己的原则,当人际关系发生冲突的时候,这套原则就是我们做取舍的参照,时间久了,你身边的人也会对你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那我们又该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原则呢,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作为参考,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在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可以尝试为各种角色写出宣言的方式来梳理自己的原则,比如你可以列出下面这些内容:角色一丈夫,宣言是要把妻子当为最重要的人,同甘共苦;角色二父亲,宣言是帮助子女体验人生的乐趣;角色三学者,目标是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角色四领导者,使命是要激发下属的优越表现等等。列出你身边最看重的人,这些就是你必须要投资的情感账户,不过显然我们的情感账户盆满钵满,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扩充方式三:培养第六个高效能习惯,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仅仅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属于整体的一部分。在自然界到处都有统合综效的影子,比如把两个植物种得很近,他们的根就会缠绕在一起,两个植物都比分开时长的更加茁壮。统合综效更加像似一种更深层次的双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互相提防,双方经常陷于你输我赢或者你赢我输的情境,这种情况下1加1小于1;第二个层次叫做相互尊重,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但不一定为对方设想,1加1等于1.5;第三个层次就是统合综效,带来比原来更好的方案,产生1加1等于10、100、1000的效果。

书中很好的解释了不同层次的交流,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说一位父亲准备了很久,想利用假期带妻子和两个儿子去度假,妻子却想利用难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亲,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如果全家出游,妻子总是挂心母亲,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岳母,则丈夫心里则始终为准备了许久的度假泡汤了而闷闷不乐;即便调整一下,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丈夫则带着儿子去度假,则一家人都玩不尽心,他们最终则想出了双赢的方案,去岳母家附近度假,或者在节后请家务公司代劳一周,让全职主妇的妻子有空去看望岳母。

养成统合综效的最好方式,就是遇到分歧时,不要先急着妥协或者对抗,要知道你们给出的选项,或许都不是最佳的那个,最好能够找到双方都能满意的第三选择,而寻找第三选择的要诀就是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

总结

我们通过培养自己的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三个习惯让自己从独立期晋升到互相依赖期。

如何让我们的人格稳定在成熟阶段

说到底,我们是这些习惯的操作者,为了保证我们成熟而灵活的运用前六个习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人格成熟期高效能习惯,不断更新

史蒂芬·柯维将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三个层面,以方便我们具体实行:第一个层面是关于我们身体的层面,他建议我们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第二个层面是关于精神的建议,可以欣赏优秀的文学和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第三个层面是关于智力的建议,我们最好不断的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考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提升智力。

名人案例

当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比尔·盖茨当机立断选择立刻从哈佛辍学,开办了一家软件公司,要知道,在当时有数以万计的人在学习编程,但真正往前迈出一步的只有比尔·盖茨,在影响圈内做出勇敢的选择,这就是积极主动原则。在微软刚刚起步时,比尔盖茨诞生了一个宏大的想法,让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同时比尔·盖茨非常清楚什么是自己的重中之重,除了雇佣最好的员工,开发几个重量级的软件之外,其它的事情都是小的,毫不夸张的说,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两个习惯可能是他事业腾飞的主要推手。再后来他意识到微软想要壮大实力,需要借助更多相关公司,比如做处理器的英特尔、IBM或者戴尔这样的电脑制造商,他总向这些合作商不断请教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正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的体现。同样比尔盖茨长期保持的统合综效的习惯,最明显的例子:他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史蒂夫 巴尔顿的配合,他们之间的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个人,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有今天的微软。但即使微软如此成功,比尔·盖茨也会定期抽出一整周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反思,这正是他一直坚持的信念,不断更新

总结

七个习惯可以说是七个信念,他们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而是在符合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套适合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上的连续、渐进又高度整合的方法,帮助我们依次经历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最终走向成熟。

书中金句

  1.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2.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人们会给你零星的评论,但是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与其说是影像,不如说是投影,反映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或性格弱点。
  3. 刺激和回应之间,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即如何回应这些刺激。